fbpx

【專欄】經歷至親離世與患病 尋找走出悲傷的動力

人生漫長路上,找到另一半分擔快樂固然幸福,但若然失去另一半,接下來的人生又應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際遇無法預測,要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當中的困苦難為外人道,適時向外尋找幫助,為自己走出悲傷尋找動力,也是為人生下半場打開一扇窗。

Read more

【專欄】極端完美主義影響精神健康 「人生勝利組」反成枷鎖

在香港,「成功」的定義往往是跟個人的學歷、專業或收入相關,這麼說來,QQ(化名)可以算是時下所謂的「人生勝利組」。自香港的名牌中學畢業,公開試成績不俗,在80年代完成香港理工學院(現為香港理工大學)的文憑一年級課程後,便到英國深造當時嶄新的科目 ─ 電腦化會計課程。畢業後,在英國的會計師樓當註冊會計師實習生;回港後加入了知名的企業工作,更完成了工商管理碩士課程。(撰文:新生精神康復會)

Read more

【專欄】每日預留指定「憂慮時間」 寫日記減「假設性擔憂」礙生活

Sean(化名)是其中一個在新生精神康復會 (簡稱新生會) 心理健康主任的指導下利用「處理憂慮」幫助自己的成功例子。「處理憂慮」能協助廣泛性焦慮症人士對自己的憂慮作出分類,並減低假設性焦慮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Read more

【專欄】中年婦離婚致情緒陷低谷 建充實生活走出抑鬱陰霾

「正在墮下深淵,不知如何走出來」是Helen和經歷情緒低落的人可能會有的一種感覺。新生精神康復會心理健康主任按著Helen的步伐,支援她逐步學習重新建立恆常而平衡的生活習慣,最後走出情緒低谷。

Read more

【專欄】再婚婦五口三代同住難融入 家庭治療解矛盾紓鬱結情緒

婚姻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一段婚姻連結著的不是兩個獨立個體而是兩個家庭。一紙婚書除了是愛的象徵意義,也代表了夫婦二人願意共同面對及承擔由兩個家庭帶來的挑戰及問題。本著「合則來、不合則去」的大原則,對很多香港人來說,「婚姻」關係從來不存在「委曲求存」,這心態正反映在近年持續上升的離婚數字中。而離婚後再組織新家庭的情況於香港亦很常見,「再婚」讓更多家庭連結在一起。

Read more

【專欄】難熬職場文化壓力爆煲 回流港女生靠專業輔助對抗焦慮

從事顧問工作的Winnie,多年來在外國留學及工作,習慣自由自在的生活,惟近年回港後她重新與家人居住,生活模式改變之餘,更需要重新適應香港急速的工作文化,令她時常感到焦慮。去年初,Winnie情緒爆發,不願起床只想不斷睡覺,又時常造噩夢,食慾不振更導致體重急降,性格亦變得暴躁。(撰文:新生精神康復會)

Read more

【專欄】前教師經歷高低起跌 續引領他人實踐生命

為人師表者,職責是向芸芸學子傳授學問,好讓他們能夠打好基礎,實踐自己的人生。但當自己備受情緒困擾、自信盡失的時候,又要如何面對人生?懂得適時求助,得到專業人士提點,一步一步走出情緒低谷,終有一天能夠再次成為引領別人的光。

Read more

【專欄】職場受創一蹶不振 解開心結重建積極人生

工作順心讓人找到自我價值,但職場受創亦可以令人一蹶不振。香港工作環境瞬息萬變,節奏急、壓力大,有人咬緊牙關,有人「裸辭」,也有人選擇轉換跑道,每個決定都需要勇氣。每個決定所帶來的改變與影響,可能遠多於想像;要渡過當中的起伏,實在需要身邊人及專業人士的扶持。

Read more

【專欄】單親媽壓力爆煲打罵不斷 學懂正視兩代感受修補關係

親子關係可以帶來快樂,然而單親家長卻可能要面對巨大的壓力。獨力養育小朋友,當中的痛苦及所需要的心力難以言喻,再堅強的家長也可能有撐不下去的時候。與其長期壓抑情緒,倘能踏出第一步向身邊人求助,讓情緒得到宣泄,尋求同路人的提點與支持,有助修補親子關係之餘,也可讓生命展開新一頁。

Read more

【專欄】隱蔽青年情緒失控闖禍 終肯面對精神健康 重拾人生回饋社會

「我沒有後悔之前的經歷,沒有那段經歷,就沒有現在的我。」每個人的人生不盡相同,但或許當中總有遇上波折的時候,如何消化自身經歷,繼續走向未來,是每個人生命中重要的課題。對謝淦輝來說,上半生崎嶇難行,卻讓他領略人生的意義;透過努力工作回饋社會,就是他化挫折為動力的最佳途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