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節氣|霜降】溫和進補正當時 潤燥補肺迎寒冬

霜降時節天氣轉乾燥,人體津液易耗,常見唇乾、皮膚乾裂、喉嚨乾癢,甚至出現便秘與流鼻血等「秋燥」症狀。中醫認為,此時養生宜「潤燥補肺」,可多攝取白色且性質溫和的食物,如梨、雪耳、蓮藕、山藥和百合等,有助滋陰潤肺、生津止咳。體質偏寒者應避免食用過量寒涼瓜果、冰飲,以免損傷脾胃。

此外,亦可適量食用紅棗、紅豆、紅茶等紅色食材,活血養心、提升元氣。進補方面,中醫建議霜降時節適宜「平補」,即使用性質溫和、不燥熱的食材,如百合雞湯、蓮子粥等。

防寒保暖 穩定情緒少悲秋

準備進入冬季,日夜溫差擴大,衣著應隨時調整,尤其注意足部、腹部與膝蓋的保暖,避免寒氣入侵。在晚上以熱水泡腳,不但可促進血液循環,還有助睡眠和禦寒。另外,此時節天氣肅殺,草木凋零,或因而影響情緒。多曬太陽、適度運動,有助平衡身心。

穴位按摩 疏肺理氣養心神

霜降節氣亦是預防呼吸道疾病的關鍵時機。中醫建議可以按壓鼻翼兩側的「迎香穴」,有助通鼻氣、潤肺止咳;手腕內側的「內關穴」,有助安神定志、調節情緒;手肘的「尺澤穴」則可清肺熱、緩解咳嗽。

(綜合資料:衛生署《節氣養生》、醫管局《中醫動》、《健康2.0》)

其他內容:
【節氣|霜降】秋末漸轉涼 呼吸病易發 肺喜潤惡燥 宜生津潤燥
節氣|霜降易受寒氣刺激 山藥核桃湯助健脾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