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妳「姨媽」 經血顏色反映體質情況
女士每月來經時,多關注流量或會否經痛,甚少會留意經血顏色。其實從中醫角度,經血顏色正反映著身體狀況,屬於氣血不足、血熱抑或虛寒體質,可以從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改善體質,即使來經也可以輕鬆面對。
正常月經周期,一般相差約28天,但在21至35天範圍內也屬正常。每次來經的約5至7天,而正常的經血顏色應為暗紅色。不過,註冊中醫師許素宜表示,由於女士們的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令體質改變,甚至從每月的經期反映出來。她說,不少女性求診時,最常表達經血顏色有淡紅、偏暗紅及鮮紅色,而且各有解決方法。
1:淡紅色屬虛症、氣血不足:
淡紅色即色素不足,與虛症有關,如腎虛或氣血虛有關,此類型的女士平日都容易疲倦、頭痛、頭暈,這些症狀於來經時尤其明顯。許醫師表示,來經時是血液會「下注胞宮」,如果本身氣血不足,來經時再流失一些,便會令整個人的氣血更差,故經量會偏少,部分人經期只有2至3日,甚至有30多歲的年輕女士只來經一日,再延遲處理有機會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來經一次,這類型的女士會也較難懷孕。
解決方法:
中醫來說「有氣便有血」,故可於經前經後,飲補益氣血的「八珍湯」,平時可多吃淮山、茨實、連子、紅棗、南棗、大棗等,健脾益氣的食材。
2,鮮紅色屬血熱、陰虛火旺:
與血熱有關,陰虛火旺較重,人比較易煩燥。平日飲食多煎炸,容易睡眠不寧,晚上會潮熱,經常口渴,此類人有機會在經期間出血,即兩次經期之間分泌白帶夾有血絲。血熱體質女士更有機會出現經期「斷唔到」,正常只有5至7日的經期,會延長至9至10日,甚至兩星期。
解決方法:
血熱人士應多食滋陰湯水或食物,如「清補涼」、雪耳、沙參、麥冬、百合等清潤食物,「多進食清潤食物,便應改善燥熱情況。」
3,暗紫紅色屬血液循環欠佳:
這類人來經時會有血塊,即身體的血液循環欠佳,也代表平日常吃生冷食物,工作壓力大,容易緊張,氣血運行差,血液無法正常順暢流動,積聚成血塊。許醫生稱,此類病人會有經痛,經量多,以及面色不太好,容易有斑。
解決方法:
由於此類人氣血循環不佳,故可簡單採用玫瑰花、洛神花等泡水飲用,加入杞子中和。
不過,許醫師強調,經血顏色可以是因體質轉變有關,但可能是有某些疾病影響顏色,故建議女士們如有疑問,應先諮詢註冊中醫師或專科醫生意見。

相關文章:
【影像專欄】經痛分十級? | 婦產科 EP01
注意飲食吸收鐵質 預防缺鐵性貧血
【影像專欄】經期不正常即是身體不正常? | 婦產科 EP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