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治療頑治高血壓的新技術 RDN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
人體的血液由心臟經全身各處的大小動脈及微血管,供應養份予不同器官組織。血液須透過心臟「一張、一縮」產生的推動力,才能流動全身,而這種促進血液流動的壓力,便是「血壓」。正常的血壓為上壓120mmHg/下壓80mmHg。
當上壓每上升20mmHg,或下壓上升10mmHg,心血管疾病風險便增加1倍,而「頑治高血壓」引起的嚴重疾病風險包括冠心病、中風、腎衰竭及心肌肥厚等。
何謂「頑治高血壓」?若果血壓經常高達(上壓) 140mmHg/(下壓) 90mmHg及要服用三種或以上的降血壓藥物等。普遍患者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也不太理想,而藥物帶來的副作用也令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困擾。當血壓始終未能控制在理想水準,心臟科醫生會建議考慮另一種治療方法:微創手術「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RDN)。
腎臟與血壓的關係
腎臟與血壓有何關係?腎臟除了有排尿功能,亦負責分泌一種賀爾蒙腎素(Renin)控制血壓。腦部神經會視乎人體的血壓高低,發出信號通知腎臟分泌出適量的賀爾蒙素,繼而影響腎臟的血流量及對水份和鈉質的吸收,與血壓升降有密切關 。將交感神經切斷,有助降低血壓水準。
而「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就是在病人的大腿周邊進行局部麻醉,在腹股溝開出一個小孔,置入手術導管,經大動脈傳送到腎動脈,再利用儀器在血管壁不同位置發放射頻能量,將有關交感神經消融及切斷。
RDN為頑治高血壓患者帶來新希望。在多個大型醫學會議及國際醫學雜誌上均被認可。其中在兩項國際研究發現,採用相關手術的臨床效果顯著,上壓平均降低31-32mmHg,有助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效果更可持續至少三年。在台灣接受RDN治療的患者手術後一年內上壓平均降低30mmHg。而日本的研究亦顯示,每當上壓下降2mmHg,便可降低中風機會率6.4%、缺血性心臟病發率5.4%,可見腎臟交感神經消融術對病人的重要性。
術後繼續服藥控制
經常會有病人會向我查詢一些手術問題,例如RDN手術會影響腎臟正常功能嗎?其實臨床測試發現,接受RDN療程後,病人的腎臟功能正常,亦無出現與腎臟相關的併發症。而手術以微創方式進行,手術需時少於30分鐘,手術後不會有任何儀器留在病人體內。手術後數個月內,療程會逐漸發揮降低血壓功效,病人需要繼續按指示服用藥物,血壓會得到較佳控制,請勿自行停藥或轉藥。而因這是微創,病人一般可在手術後一至兩天便出院。
撰文:紀寬樂醫生(心臟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心變了?不是誰都能換心
無痛失戀難實現 極度傷心可致「心碎」
真係會被激到爆血管?
Pingback: 別再只說「薄血丸」 抗血小板藥及抗凝血藥要分清 | 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