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吳業坤四年毅行者之路 平衡運動與演藝人生

吳業坤去年完成「毅行者」賽事後,睡了約8個小時,翌日竟去機場參加十公里馬拉松,他笑言沒想到身體能跟上自己的意志。「我覺得這都是『毅行者』鍛煉的成果,讓自己在身體和意志上都有進步。」
吳業坤去年完成「毅行者」賽事後,睡了約8個小時,翌日竟去機場參加十公里馬拉松,他笑言沒想到身體能跟上自己的意志。「我覺得這都是『毅行者』鍛煉的成果,讓自己在身體和意志上都有進步。」
吳業坤參加「毅行者」希望傳遞一種理念——參賽不一定要追求最快速度,每個人的參賽意義都不同,例如他自己便是為了挑戰自我。「人生不一定非要和別人比速度,而是每年給自己設定小目標,然後努力突破,這對我來說更有意義。」
吳業坤參加「毅行者」希望傳遞一種理念——參賽不一定要追求最快速度,每個人的參賽意義都不同,例如他自己便是為了挑戰自我。「人生不一定非要和別人比速度,而是每年給自己設定小目標,然後努力突破,這對我來說更有意義。」

近年坤哥投入空手道世界,更成為香港代表隊空手道運動員,他是如何平衡「毅行者」與空手道訓練?「這兩項運動的訓練能夠相輔相成,沒有衝突。」他解釋,首先是體重控制方面,由於空手道要爆發力,過重可影響靈活性;「毅行者」則要長時間行走,過重亦令人易累,所以保持輕盈體態對兩者都好。再者,訓練上兩種運動亦有共通點。「比如單腿訓練和腳踝力量訓練,『毅行者』下山怕『拗柴』,靠的就是腳踝力量和反應;空手道要踩實地面發力,腳踝力量也很重要」。更重要是精神方面也甚相似。「『毅行者』要長時間維持體力,空手道一場三分鐘賽事要於短時間爆發力量,兩者多累也要咬牙堅持,不可輕易放棄。」

每年有不少新手參加「毅行者」,吳業坤認為,切記不用和別人比較。「只要能在48小時內走完,已經很了不起。不用糾結自己走得太慢、被別人超過或者休息時間太長而不好意思,完成賽事才是重點。」
每年有不少新手參加「毅行者」,吳業坤認為,切記不用和別人比較。「只要能在48小時內走完,已經很了不起。不用糾結自己走得太慢、被別人超過或者休息時間太長而不好意思,完成賽事才是重點。」
組隊參加「毅行者」時,吳業坤的團隊以能力最弱的隊員為基準,來設計訓練及定下目標。「團隊的重點就是讓大家都能跟上節奏,一起完成賽事,讓大家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組隊參加「毅行者」時,吳業坤的團隊以能力最弱的隊員為基準,來設計訓練及定下目標。「團隊的重點就是讓大家都能跟上節奏,一起完成賽事,讓大家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

健身不再只為操肌

曾經為演唱會和拍戲而操肌的他,如今仍然健身,但重心已變。「現在去健身房,更側重功能性訓練,令身體更強壯。」他坦言,訓練不能急,必須循序漸進才可。「我的健身效果大概等了三年,因為我還要兼顧演藝工作,沒辦法高強度練習。其實新手期很重要,可理解自己身體構造,知道如何改良訓練,才能感受到變化。」

現時坤哥健身已不再只為鍛鍊肌肉,而是針對性地提升「毅行者」及空手道這兩項道動的體能。(吳業坤Instagram圖片)
現時坤哥健身已不再只為鍛鍊肌肉,而是針對性地提升「毅行者」及空手道這兩項道動的體能。(吳業坤Instagram圖片)

演藝事業同樣是坤哥人生中的重要部分,要怎樣平衡運動與事業?他一早看得通透。「如果目標是成為空手道冠軍,那麼就要少做其他事——但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每年完成『毅行者』、參加空手道比賽、演藝工作獲得認可,開心比強迫自己拿成績重要。」他認為,不用所有領域都追求巔峰,各方面達到自己滿意的高度就夠了。

吳業坤於2020年才接觸空手道,除了參加空手道亞洲錦標賽,亦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運動員代表選拔賽獲得第四名。(吳業坤Instagram圖片)
吳業坤於2020年才接觸空手道,除了參加空手道亞洲錦標賽,亦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香港運動員代表選拔賽獲得第四名。(吳業坤Instagram圖片)
吳業坤曾代表港隊,參加烏茲別克舉行的空手道亞洲錦標賽。(吳業坤Instagram圖片)
吳業坤曾代表港隊,參加烏茲別克舉行的空手道亞洲錦標賽。(吳業坤Instagram圖片)

希望獲大眾認同演藝事業

今年是吳業坤以歌手身份出道第10年,算上整個演藝生涯已有15年,他對演藝事業已有明確目標。「以前大家可能標籤了我,現在希望大家認可我的專業,覺得我是優秀的演員、專業歌手,甚至成為別人的榜樣。」運動方面,他亦早有規劃。「只要身體允許,就繼續按自己的節奏參賽;到了40歲,或許變為教空手道、分享『毅行者』經驗。總之不會完全脫離運動,只是會根據年齡和身體狀態調整方向,繼續保持對運動的熱愛。」

其他內容:
樂施毅行者再度登場 行山鍛鍊意志好身體好
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挑戰毅行者冀關注罕見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