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現實中的正邪交戰 免疫防病有良方

正邪對決

其實不論是上呼吸道疾病,鼻敏感及氣管敏感發作等,以中醫角度來說,這象徵着人體正氣與病邪正互相抗衡。要抵禦病毒入侵,首要是提升正氣,因正氣旺盛則抗病能力強,反之百病叢生且欠病難癒。「正氣」指人體的生理功能,跟現代醫學的「免疫」概念相近,關乎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和修復能力。從臟腑、經絡及氣血功能活動可以反映出正氣的強弱,因此,如外感頻密、康復期長,身體過敏、唇炎、口腔潰瘍、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及強直性脊椎炎等免疫異常的疾病,都能顯示出患者正氣不足偏弱。「扶正」及「袪邪」是兩個基本治療原則,中醫師會根據患者體質而採用內治或外治的方式來扶補正氣。

穴位按摩
穴位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貼敷或中藥足浴等,均可提升或激發經氣以調節人體內臟功能。

外治靠穴位

諸如穴位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穴位貼敷或中藥足浴等,均可提升或激發經氣以調節人體內臟功能,當中以合谷、足三里及關元等常用穴位來增強免疫力。

合谷

定位方法:拇指和食指合攏時,在肌肉的最高處。
功效:止痛,降壓,預防感冒,改善鼻塞、過敏、頭暈及耳鳴。

足三里

簡單定位: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旁開一橫指處。
功效:調理脾胃,補中益氣,增強免疫力。

關元

定位:腹部正中線,臍下約4 指處。
功效:培元固本,補益腎精,調理腸胃。

提升免疫從飲食入手

補益的中藥都能提升免疫力。
補益的中藥都能提升免疫力。

基本上補益的中藥都能提升免疫力,不過日常食療需要因應不同體質而選取合適的良方。以下是幾款可以調節免疫的藥方,當然如有疑問,應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1. 玉屏風散

  • 防風10克、黃耆10克、白朮10克、生薑5克及大棗1枚,加水煎服。
  • 功效:益氣固表,止汗
  • 適用:自汗惡風,面色蒼白,或體虛易感冒者
  • 本方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之用。可用於預防感冒、病後調理、過敏性鼻炎、蕁麻疹、表虛體質的慢性病者。
  • 禁忌:感冒期、陰虛潮熱者不宜

2. 生脈散

  • 人參10克、麥冬10克及五味子6克,加水煎服。
  • 功效:益氣補肺,復脈生津
  • 適用:肢體精神倦怠,氣短懶言,汗多口渴,咽乾舌燥。
  • 本方有改善心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之用。可用於慢性支氣管炎、神經官能症者。
  • 禁忌:感冒期,或暑病熱盛者不宜用。

3. 清熱茶

  • 野菊花6克、連翹6克、防風6克、土茯苓10克及金銀花6克,加水煎服。
  •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化濕。
  • 適用:體有實熱,皮膚紅癢,汗多口渴,大便易乾。
  • 本方有預防流感,改善痤瘡、皮膚瘙癢功能之用。

其他防病秘訣

做人要夠正氣,健康的生活習慣少不免,時刻保持情緒穩定愉悅,少接觸不良的精神刺激。飲食要營養均衡,忌吃生冷肥甘及辛辣燥熱的食物。加上適量的運動鍛鍊促進氣血運行,對提升正氣有幫助。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如有疑問,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參考資料:「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中醫及中醫專科服務部)

其他內容:
「五色蔬果聯盟」 幫緊你幫緊你…健康
【睡眠】晚晚臨瞓先嚟眼光光﹖中醫治療有良方(附食療)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