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遺精治「心臟」?
中醫的臟腑與西醫的器官,從來都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只是它們的名稱恰巧相同罷了。這點對中醫師或者有一定中醫學理論基礎的人來說,不難理解。但對於略懂中醫皮毛,或者完全不諳中醫,甚至會堅持把西醫認定為正統的人來說,完全難以理解,甚至覺得這根本是「九唔搭八」的胡扯。(撰文:註冊中醫師邱宇鋒)
這位病人四十歲左右,任職金融業,平時上班壓力大,性子急,患上遺精一個多月,每個星期都會發生三、四次,在熟睡時有精液排出的現象,往往把當事人弄醒,之後就很難再入睡,心情很難平復。他明明覺得很累也未能好好休息,影響到白天的精神狀態,容易煩躁,難集中精神。由於頻繁遺精不知緣故,又上網看過很多會嚇得人半死的資訊,他自然對自己的問題深感焦慮不安。四診所見,他神色較為緊張,說話語速偏快,舌色偏紅,舌質乾,舌苔薄黃,脈象細數。

亂服溫補藥物加重失調
這是典型的因為心神不寧,以致心火偏旺,君相火動,擾動精室,引起遺精的案例。由於遺精頻繁,身體自然變得虛弱疲憊。治療這種遺精情況,不是採用補益的方法,更不是盲目補腎強壯,而是要運用清心火、安神定志的方法,調和心神,神安則精固。胡亂服用溫補的藥物只會加重失調,令遺精情況惡化,兼且令情緒更加波動。
不少人會直覺認為遺精是因為「腎」出了問題,但在臨床審證辨證的時候,醫者必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判斷,包括患者的具體症狀細節、既往病史、治療經過、年齡、職業、生活習慣等,不要只想當然的以為凡是跟男性泌尿、生殖、性功能有關的疾病都是和腎有關。根據經驗,年齡偏大、有操勞經歷(具體指精神疲勞或者因性生活不節造成房勞)、久病的患者,其病機與中醫「腎臟」失調比較密切。如果是年輕、精神氣力不至虛弱不堪的患者,中醫辨證則會重視其他臟腑失調多於腎臟。
在中醫病機中有部份涉「心病」
遺精的中醫病機,有相當一部份是「心病」。中醫所指的「心臟」,是臟腑的概念,而不是器官的概念,中醫臟腑的功能要根據中醫的臟象學說來說明,不能照搬西醫生理學的觀念。中醫理論認為心藏神,主管人的情感和意識活動。心火偏亢,可表現為煩躁易怒、性子急、精神容易亢奮。若用心過度,例如平日精神腦力消耗太過、雜念過多,甚至有些血氣方剛的男生頻繁有性幻想或意淫,都會令心火亢盛。心火偏亢則容易引動相火,腎中相火妄動,熱擾精室,繼而導致精關不固,可表現出夜間因心緒不寧而出現遺精。

藥物與養生調攝雙管齊下
這位病人的治療,主力是清心除煩、安神,擬方參考黃連清心飲的方義,用藥包括生地黃、黃連、酸棗仁、茯神、遠志、蓮子、麥冬等,有清心火、安神定志的作用。同時鼓勵患者要放鬆心情,不要因遺精問題而過於擔心,減少瀏覽與病情相關的網上資訊,以免精神常處於坐立不安的焦慮狀態,從而加重失調。此外,患者還要保持充足睡眠,飲食方面要避開煎炸熱氣等容易上火的食物。多飲開水保持二便通暢,有助清泄內熱。
服藥兩周之後,在藥物治療聯同養生調攝雙管齊下,患者的遺精情況有所好轉,睡眠質素亦有所改善,人亦沒那麼煩躁惹激,心神得調和而精安止遺。由於身體的消耗減少,患者的精神、體力也逐漸得到回復。在臨床上,因過份勞神用腦、雜念過多心緒不寧,或因經常有性欲念,而引起夜睡不寧、心悸、遺精、早泄、尿頻等症狀時,中醫也常用治心調神的方法,常用方藥包括黃連清心飲、安神定志丸、天王補心丹等。
其他內容:
【專欄】30歲壯年 壓力過大 精子過少
【專欄】自慰會傷身? (下):方法不當更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