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年人慎防痛風突擊
冬天是打邊爐旺季,不少人會一邊飲啤酒、一邊大魚大肉,但要慎防被痛風症偷襲。有醫生表示,痛風症為代謝失調疾病,正常情況下,食物中的嘌呤(為自然存在於身體及很多食物中的物質)經肝臟分解後會變成尿酸,再經小便排走。一旦代謝功能失調,尿酸太多,難以適時排走,便會積聚關節,引致炎症反應,出現關節紅腫、疼痛等症狀,誘發痛風症。
衞生署《非傳染病直撃》曾指出,痛風最常發生於40 至 60 歲男士身上,相對較少見於停經前的婦女。65 歲以下人口中,男性痛風病發率較女性高出4倍。本港曾有調查,分析超過 270 萬名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或普通科門診求診的病人,結果顯示,在2016年,痛風患病率為 2.9%,與西方已發展國家有關比率睇齊。
避免墮入痛風陷阱
要預防痛風,就要從生活及飲食習慣做起:
1,避免飲高糖份飲品及酒精
2,多運動,可諮詢家庭醫生設計一個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3,控制體重
4,成人每日6至8杯水助促進尿酸排走
5,多吃五顏六色蔬果、堅果;豆類、低脂乳製品、全榖類食物
6,保持低鈉、少紅肉、少加工肉的飲食方式
至於痛風症患者,有營養師便建議他們於病發期間,直至關節消腫後1周內,都要避免吃高嘌呤或中嘌呤食物。而當關節消腫後,約半個月至3個月內,可逐步恢復平日飲食,但要適可而止。
認清高中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包括動物內臟,如豬肝、鴨腎;較油膩的魚如鯖魚、沙丁魚、吞拿魚、鱒魚。海產尤其是魚卵、青口、扇貝、蠔、蝦米。肉汁及野味。
中嘌呤食物包括肉類,常見如牛肉、豬肉、羊肉。家禽包括雞和鴨。烘烤的豆、腰豆、黃豆(豆腐)、小扁豆等豆類都要避免。菇類如冬菇,以及某些蔬菜如蘆筍、椰菜花、菠菜。全榖類食物如麩皮、燕麥、全麥麵包等。
Pingback: 餸料隱藏三高陷阱 熱騰騰煲仔飯熱量爆燈 | 活好的
Pingback: 【火鍋吃不胖貼士】打邊爐落料順序好重要 怎樣揀湯底才精明? | 活好的
Pingback: 【痛風】避免劇痛折磨 認識六大飲食謬誤 | 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