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止痛唔成好麻煩!

「呢度痛,嗰度痛,食粒止痛藥頂住先!」這是不少人的心態,不過胡亂服用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病風險,甚至中風和死亡機會。

國際肌肉骨骼疼痛協會主席兼麻醉科專科李靜芬醫生指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能有效消炎及止痛,但若長時間不當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有機會引致血壓上升,而不少港人是有隱性高血壓或心血管病患者,所以用藥要特別小心,自行胡亂服用隨時出事。

外國有研究顯示,選擇性COX-2抑制劑 (即是一種需醫生處方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會增加主要心血管病的風險37%、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128%及增加死亡風險22%。另外,COX-2抑制劑也屬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和高血壓未能受控的患者之禁忌藥物

根據最新的英國國家健康與臨床研究所治療指引,醫生會先建議強化運動和減重等;用藥時會先考慮非類固醇消炎止痛或撲熱息痛的外用藥貼或藥膏;最後才考慮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鴉片類藥物或手術等。

本身是業餘運動愛好者的吳先生,熱愛跑步,在一次跑步比賽前,因感冒和喉嚨痛,在賽前服用一些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結果比賽當天途中,突然暈倒並失去知覺;事發時,心臟停頓並沒有呼吸,急救半小時後送醫。最終要於醫院深切治療部治療一周,及後轉到普通病房留院三周才能出院。

吳先生坦言,自己一向身體健康,並不知道自己有隱性心臟風險,以往也曾經參加十多次長跑比賽,一向並無問題。李醫生就指出,很多市民與吳先生一樣,患有隱性心臟病而不自知,卻誤信社交媒體上的推介並自行胡亂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甚至為參加比賽而胡亂服止痛藥,有機會增加心血管風險。

李醫生提供的安全止痛小貼士:
●長時間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有機會令血壓上升,增加心血管風險以至死亡的風險。
●國際治療指引:運動管理強化肌肉,優先使用外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貼藥或藥膏。
●痛症患者應盡早求醫,並向醫生提供心血管病病歷及其他風險因素(如吸煙、家族史、壓力、糖尿病、腎病、血脂高及其他疾病),不應自行服藥。

One thought on “止痛唔成好麻煩!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