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壓日】男日飲3杯酒可令高血壓風險增51% 好友再聚助慶要小心
在過去數個月,大部分人均減少外出留家抗疫,近日終於等到放寬,紛紛相約親朋好友團聚,席間高興時難免會喝多兩杯。不過,好友再聚雖興奮,但小心酒精落肚,除飲醉影響神智之外,更有可能令血壓飆升,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適逢今日是世界高血壓日,便講講酒精與血壓的關係。
酒害是引致200多種疾病和損傷的原因之一,當中包括高血壓,根據世衛準則,收縮壓達140mmHg或以上,及/或舒張壓達90mmHg或以上,便屬於高血壓。若血壓高企而不予治理,可引致中風、心臟病和腎衰竭。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指出,於2016年有280萬人因飲酒死亡,包括因飲酒導致高血壓性心臟病的131,900宗死亡個案。
血壓是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很多會導致血壓上升,而過量飲酒與高血壓的關係,早至1900年代初已發布。此後很多研究發現,酒精導致血壓升高潛在多種機制,包括干擾中樞神經系統、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血管內皮的發炎反應和氧化壓力、血清皮質醇水平升高等等。這些由酒精引發的神經、激素和生理反應會導致血管收縮、心跳加速、心臟輸出率增加或細胞外液量增多。結果,增大的周邊血管阻力和血容量上漲令血壓上升和增加高血壓的風險。
男士日飲3杯 增五成風險
對男性來說,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任何飲酒水平都與高血壓風險增加有關,即男士飲酒越多,患上高血壓的風險越高。至於女性,研究顯示每日飲超過20克酒,會顯著增加高血壓風險。一項綜合分析了18個有關不同研究的報告顯示,與不飲酒的男士相比,每日飲1至2杯酒(每杯酒含12克乙醇計)、3至4杯及5杯或以上的男士患上高血壓的風險分別增加19%、51%和74%。至於女士,每日飲多過兩杯酒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達42%。
另一項在中國地區進行並包括約50萬名男女的研究亦指出,飲酒會導致血壓上升和增加中風風險,飲少量酒亦沒有預防中風作用。此外,每一克酒精約7千卡熱量,近乎是一克脂肪的熱量;過量飲酒可導致體重增加,而超重或肥胖也是高血壓其中一個風險因素。
飲少一半 血壓降低5.5mmHg
要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市民應停止或減少飲酒。研究發現,減少飲酒與血壓降幅之間存有劑量反應關係。於每日飲3杯酒的人士中,減少飲酒至接近不飲酒可令收縮壓平均降低1.18mmHg和降低舒張壓1.09mmHg。至於每日飲多過6杯酒的人士,減少飲酒約50%可令收縮壓平均降低5.50mmHg和將舒張壓降低3.97mmHg。
其他原因:過量攝取鈉
除了飲酒外,尚有其他原因引致高血壓,包括過量攝取鈉或攝取鉀不足等。研究顯示,鈉攝取量愈高,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愈大。根據世衛的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日應攝取少於2克鈉(或少於5克鹽)。然而,本港15至84歲人士攝取過多鈉,平均每日攝取8.8克鹽。鈉攝取量愈高,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愈大,其原因之一可能是腎臟未能透過完全排出多餘的鈉,以調節體液容量。體內積存過多鈉會導致水腫,增加血管阻力和令血管的壓力上升,長遠而言可導致高血壓。
其他原因:攝取鉀不足
另外,有研究亦指出,增加鉀攝取量有助高血壓患者降低血壓。原因可能是鉀有利鈉隨尿液排出體外,使體液容量有所減少,有助調節血壓。 此外,鉀可令血管壁放鬆,從而降低患上高血壓的風險。為妥善控制血壓, 世衛建議一般健康的成年人每日應攝取至少 3.5 克鉀。惟本港15至84 歲人士攝取過少鉀,平均每日攝取2.3克鉀。
要從飲食方面着手預防高血壓,市民除了限制攝取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以有助維持血管健康外,還需減少鈉攝取量,同時增加鉀攝取量。 另外,市民亦應避免吸煙及飲酒,多做運動,並保持體重和腰圍適中。
酒精小知識
酒精有不同種類,乙醇是其中一種,也是唯一會用於飲品中的種類。乙醇是由穀物、水果和其他植物性食物發酵而成。某種飲品的酒精含量主要取決於發酵方法和時間。例如,各種穀物(如大麥和米)和釀製過程令啤酒的酒精含量介乎3%至7%。葡萄可釀製紅酒或白酒,而酒精含量通常為9%至15%。至於蒸餾酒精飲品(如威士忌和白蘭地),酒精含量約為35%至50%或以上。雖然酒精可提供熱量(每一克酒精約有7千卡熱量),但它沒有任何營養價值和生理上的需要。
每位飲酒人士都應了解「酒精單位」的量度方法,以便監察及限制自己飲酒的數量。「酒精單位」是量度酒精的常用單位,根據世衛,每一「酒精單位」含有10克純酒精,以公式計算「酒精單位」:
酒的毫升數 × (酒精百分比/1000) × 0.789(酒精密度)
例如:
一罐啤酒(約330毫升)酒精含量標示為 5% =1.3個酒精單位
一小杯紅酒或白酒(約125毫升)酒精含量標示為12%=1.2個酒精單位
一樽梅酒(約300毫升)酒精含量標示為15%=4個酒精單位
因此,男士每天不應飲超過2個酒精單位,女士則不應超過1個酒單位,但這只是較低風險的飲酒行為,而飲酒並沒有安全水平,為健康著想和減低患癌風險,遁序漸進地減少飲酒,直至完全不飲酒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