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中大:幼兒或成「隱形傳播者」 病毒量高於成人 帶活性病毒時間長 近半患者無病徵
本港逾萬宗確診個案中,有近8%屬於未成年人士,當中逾兩成是三歲或以下的幼兒,此組別中四成多患者是沒有任何病徵。由於深喉唾液及鼻咽 / 咽喉拭子的採樣方式較難用於幼兒,因此非入侵性且準確度高的糞便檢測則比較適合幼兒。中文大學醫學院認為,當局應更多採用於社區強制檢測及日常幼兒樣本檢測,以及早揪出及截斷社區的隱形傳播鏈。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早前公布的一項研究,將香港、內地、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國多個地區的兒童確診比例作進行比較,發現香港的百分比偏高。外國有研究指出,幼兒感染新冠病毒後,不論發病與否,病毒量甚至高於需要留醫深切治療中心的成人患者;病毒量愈高,傳染性亦隨之增加。
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教授指出,研究數據顯示,本港三歲或以下確診幼兒中有超過四成患者沒有徵狀,反映我們必須正視兒童作為「隱形傳播者」這個問題。當社會集中研究如何預防高危人士受感染的同時,找出方案來預防兒童成為隱形傳播者,對社區控制疫情十分重要。
糞便檢測成功揪出隱形個案
自去年3月底開始,中大醫學院提供免費糞便檢測新冠病毒服務。截至今年3月25日,中大新冠病毒檢測中心在超過17,500個糞便樣本中,成功識別22宗確診個案,陽性比率為0.13%。
經中大糞便檢測成功揪出的22個確診者中,20個為6歲以下幼兒,比例超過九成;而沒有徵狀的「隱形個案」亦佔超過70%。負責檢測的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教授指出,糞便檢測是可靠及有效的方法,可揪出沒法提供呼吸道樣本的「隱形個案」。
無病徵 病毒量高 極具傳染性
研究透過糞便檢測,發現幼兒大多是「隱形傳播者」。他們沒有徵狀,但病毒載量高,而且帶活性病毒的比例更高達九成,極具傳染性。再加上他們持續帶活性病毒的時間可以十分長,其中一個案的糞便持續帶活性病毒期更達36天。這些因素都顯示受感染的幼兒更容易將病毒在社區傳開,是防疫措施中值得關注的一群。
多留意孩子健康 尤其曾到訪高危地方
兒科學系系主任李民瞻教授表示,發燒、咳嗽和流鼻水是兒童感染新冠肺炎最常見的病徵,但這些徵狀往往被以為是普通感冒,因而未有察覺孩子染病及安排檢測。因此中大呼籲父母多留意孩子的健康狀況,特別是曾經到訪高危地方後出現不適,居所被納入強制檢測名單、或就讀的學校有人呈報原因不明的不適情況等,都應盡快求診,並接受病毒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