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小暑】養心祛濕防中暑 綠豆苦瓜最消暑
小暑時節,暑氣漸盛,中午走在街上仿如「焗桑拿」,但尚未達到一年最熱的高峰。傳統有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指小暑過後,炎熱天氣步步進逼;但真正高峰還在之後的大暑。
Read more小暑時節,暑氣漸盛,中午走在街上仿如「焗桑拿」,但尚未達到一年最熱的高峰。傳統有俗諺說:「小暑過,一日熱三分」,指小暑過後,炎熱天氣步步進逼;但真正高峰還在之後的大暑。
Read more夏至當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一年中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時間。這天過後,白晝時間開始縮短,直至「冬至」再開始新的循環。這時,香港平均氣溫約28度以上,儘管是白晝最長的日子,但仍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間
Read more踏入仲夏,天氣高溫多雨,身體是否感到心煩身熱,工作和學習都提不起精神呢?原來這些都是芒種時期的正常現象,只要適當飲食,注意養生,就能舒緩不適反應,提升身體機能。
Read more立夏過後,小滿是夏季第二個節氣,這時農作物開始逐漸飽滿,再過一陣子農夫就可以收成,因此稱為「小滿」。這時候天氣變得悶熱潮濕、陣雨頻繁。飲食上,不但要降火氣,還要祛除體內濕氣。
Read more穀雨是一年中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春夏交際,天氣以晴暖為主,不過氣溫仍會忽冷忽熱,特別是日夜溫差較大,因此要適當增減衣服,切忌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穀雨時節也是花粉高峰期,過敏體質人士應盡量避免接觸致敏原。
Read more清明既是一個節氣,亦是華人社會一個重要節日。在這個祭祀和掃墓時節,氣溫逐漸回升、雨水增多,加上氣溫變化大,是流感、感冒和出現過敏反應的高峰期。
Read more「春分」代表春天過了一半,也代表地球晝夜均等的日子。春分過後,北半球逐漸晝長夜短、南半球則漸漸晝短夜長,直至「秋分」才倒轉過來。在香港,春分時節天氣慢慢回暖,雨水漸增,儘管雨量未算太多,空氣卻相當潮濕。
Read more踏入農曆二月,迎接24節氣中第3個節氣「驚蟄」。驚蟄象徵春雷初響,萬物萌發。各種昆蟲、動物之前躲藏在泥土或石洞過冬,到了這個時候,牠們受春雷驚動慢慢甦醒,迎接春天。萬物甦醒,不論益蟲、害蟲,小人也不例外,因此民間風俗會在驚蟄「打小人」。
Read more「雨水」顧名思義,雨水就是反映節氣期間雨水較多的現象。此時,氣溫回升,北方解凍,冰雪融化,散而為水,故此降雨增多。但實際香港降雨量並不多,氣溫以濕冷為主,平均17度左右。
Read more立春是廿四節氣之首,即新一年的開始,為春天揭開序幕。立春節氣期間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日夜溫差較大,白天陽光和煦,早晚卻寒風刺骨。
Read more大寒是表現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也是廿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在這期間,人體的生理活動需要更多熱量來維持,也要一定能量的貯備,為來年的「春生夏長」作好準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