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專欄】同樣經歷創傷和悲痛 家人同行助整個家庭復元

在香港,復元(Recovery)概念經過逾十年的發展後,現已漸為人認識。我們將它命名為「復元」,是希望讓人們更能分辨它與傳統康復的不同之處。(撰文:新生精神康復會臨床心理服務主管鄧亮瀅)

在傳統或較通用的定義中,「病人」透過藥物治療便能消除病徵,減少精神困擾,繼續維持以往的生活。這表示他們從情緒病或精神病中康復過來,與普通病人的康復無多大分別。

而「復元」概念主張康復者能夠認識及掌握自己的「疾病」,盡量減少「疾病」對自己生活的影響,不會視「疾病」為生活的全部。復元人士會重新建立個人能力及興趣,衍生出新的生命意義及目標,逐步邁向自主、富意義和有希望的生活。

在這個歷程中,「家人參與」(Family Participation)是重要元素,亦是「復元」概念中的第四個指導原則。家人的了解、接納、參與復元人士的復元歷程以及在生活各方面上提供的支持,不單有助復元人士康復,亦有助家人重新得到力量和希望。在尊重自主生命的基礎上,家人是同行者的角色,復元人士仍然是其生命的主導。

家人在面對復元人士患病所引發的各類挑戰時,同樣可能會經歷創傷和悲痛,甚至感到沒有希望。家人需要照顧好自己,與同路人建立支援網絡,促進個人身心靈健康,有助整個家庭的復元。新生精神康復會 舉行的「變革與挑戰:由復元至整全身心靈健康」精神健康研討會,詳情請瀏覽https://symposium2023.nlpra.org.hk/tc 。(「復元概念」系列六之三)

其他內容:
【專欄】重新認識自己建立正面形象 精神病的「復元概念」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