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四成人肺部年齡老10歲!喜遊山玩水七旬婦 行斜路「心口」不適卻無法形容感覺
若發現呼吸道容易受感染、持續咳嗽且帶痰、甚至呼吸困難等,便要提高警覺,隨時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病」)埋身。早前有地區組織進行一項慢阻肺病篩查計劃,結果發現近四成參加者的「肺部年齡」較真實年齡高10年,當中有兩成人更屬慢阻肺病高危一族而不自知。
現年70歲的李女士,平日喜與朋友遊山玩水,會到港九新界周圍遊覽拍照,惟開始發現自己外出活動、上下樓梯時體力較差,行斜路時更會氣喘,故朋友常提醒她盡量不要走到高處,並勸多點休息。李女士平日往買菜時,途中會經過一些斜路,當行斜路時會感到「心口」不適;若在家中感受心口翳悶時,則會臥床休息;她一直無法形容這種感覺,亦不清楚發生何事,自己及家人均沒有吸煙習慣,其後在朋友介紹下,參加慢阻肺病篩查計劃,接受肺功能測試,最終顯示她屬慢阻肺病高危人士,慶幸情況屬輕度。
其實猶如李女士的情況並不罕見,很多患有慢阻肺病的人士卻不自知。慢阻肺病是呼吸系統受長期破壞,引致呼吸道收窄及阻塞,令空氣難以進出肺部,屬於一種無法根治的長期病。長期吸煙是最關鍵的風險因素,有85%至90%病發原因與吸煙有關;但亦有四分一患者從未吸煙,其他誘發慢阻肺病原因包括:
- 年齡:大部分患者出現病徵時,已年屆40歲或以上;
- 環境:因工作關係,暴露於灰塵及化學品造成的煙霧;長期暴露在受污染的空氣中也可造成損害;
- 哮喘:若同時有吸煙習慣可更易誘發;
- 感染:童年時多次呼吸道感染,容易於成年後患上慢阻肺病;
- 遺傳性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老人科專科醫生黃德祥表示,由於患病初期或無病徵,或只出現輕微症狀,故常被誤當為老化的正常現象,未有正視與未有及早求醫診斷。最常見的症狀包括:
- 持續咳嗽且帶痰;
- 呼吸困難;
- 喘鳴;
- 胸部感到翳悶;
- 容易出現感冒或呼吸道感染;
- 嚴重可引致其他症狀,如腳踝、腳掌或腿部腫脹、體重下降及肌肉耐力下降。
病情惡化或需要依賴氧氣機
黃醫生續稱,若出現嚴重症狀時,患者將會持續受症狀影響,生活質素明顯下降,嚴重者需依賴氧氣機,並影響活動能力。因此及早診斷有助評估患者的呼吸評估患者的呼吸狀況、疾病對肺功能的影響、隨著病情惡化所帶來的風險等,以及制訂估適治療。不過,很多時患者本身對慢阻肺病的認知較低,並存在誤解,容易錯過診斷,致病情惡化。
為了解慢阻肺病於本港社區的最新概況,以及通過篩查找出疑似患病人士,並轉介予基層醫療人員,以減輕慢阻肺病在社區造成的負擔,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於去年9月至12月展開「慢性阻塞性肺病篩查計劃」,向618名40歲或以上的葵青區居民及工作人士進行問卷調查及肺功能測試,當中544名參加者數據有效,結果或反映社區兩大不足,導致低診斷率。
對疾病認知不足
篩查計劃亦發現參加者對慢阻肺病的認知較低,並存有誤解。結果顯示逾八成 參加者從未聽過慢阻肺病,四成參加者完全不知道此病的高危因素,以致不知道自己屬高風險群組或已出現相關病徵,錯過早期診斷。
社區欠缺診斷資源及措施
篩查結果顯示,四成(40.63%)參與計劃人士的「肺部年齡」較真實年齡高10年,近兩成(19.12%)人士的屬於較高風險患上慢阻肺病。篩查更發現有20名(3.68%)參加者經測試及評估後疑患有慢阻肺病,當中6名(30%)情況嚴重,出現明顯病徵仍未有求診,情況令人憂慮。
促優化基層醫療減負擔
當高危群組及隱形患者因欠缺資源及對疾病認知不足而延誤診斷,長遠而言會增加醫療系統的負擔。本港約有三分二死亡人數因包括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在內的慢性疾病死亡,而慢性疾病及其連帶的併發症,更是導致需要住院及長期護理的主因。因此,該協會促請政府將慢阻肺病篩查計劃,擴展至不同地區的康健中心,並增加網上教育及資源,包括自我健康評估工具,讓市民能及早察覺患病風險,使市民提高患病警覺性。
相關文章:
曾江離世前曾心口痛 老人科醫生:長者心口痛勿輕視 或由冠心病、胃痛、肺膜發炎引致
【曾偉權病逝】留意肺癌7個病徵 及早認識頭號癌症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