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老人病和柏金遜症?柏金遜症十大早期徵兆
年紀大骨頭硬,眼矇耳聾手震,又開始駝背,是否正常退化現象?原來柏金遜症的十大早期徵兆,容易與一般老人病混淆,所以大家必須留意家中長者有沒有相關症狀。已被診斷患有柏金遜症的病友,在現時疫情仍處於高位期間,可能因減少戶外活動而影響病情。趁著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我們會為病友分享一些可在家中舒展筋骨及調整情緒的活動。
柏金遜症是一種慢性腦神經退化性疾病,源於腦幹內稱作「黑質」的部位退化,無法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香港柏金遜症基金列出柏金遜症十大早期徵兆:
靜止性震顫 | 當你坐下或放鬆時,手指、腿部、下巴或牙骹會輕微顫抖,但這種震顫不會在你郁動時出現,最典型是大拇指和食指像在搓藥丸一樣的顫動 |
寫的字越來越小 | 字與字之間越來越密,字體越來越醜,像寫字時手指在震動 |
步行困難 | 手臂或腿部僵硬,尤其是起步時感到困難,腳板像被黏在地面上,但起步後僵硬感覺會消失 |
駝背 | 腰背較以前彎曲 |
聲音變細 | 聲音變得越來越細,聽上去像聲線沙啞 |
面具臉 | 經常擺出嚴肅、憤怒或沮喪的表情,面部表情缺乏變化,或是眼神空洞,並非經常眨眼 |
失去嗅覺 | 可能連檸檬或飯香味也聞不到 |
睡眠欠佳 | 如經常發惡夢,在夢中大叫甚至打傷枕邊人,睡來又清晰記得夢境;又或是快要入睡時感到雙腿像有螞蟻爬過,及很想郁動雙腿 |
便秘 | 無法輕鬆排便 |
頭暈 | 輕微頭暈或像暈船浪 |
減少外出下應如何鍛煉?
柏金遜症病友應有適合的戶外活動,但疫情期間因減少外出,困在家中,可能行動變得較之前緩慢笨拙。其實病友們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來保持四肢活動,如掃地、抹枱、收拾衣服、準備餐桌用膳等。又或者可以練習書法或繪畫,既可提升肢體及手部控制能力,又可抒發情感。
另外,種植簡單的盆栽也是陶治性情的好方法,過程中病友可以訓練腦力。疫情期間病友減少外出,也可能會令認知障礙加劇,記憶力及思考力衰退。家人可多與病友下棋,令病友保持用腦的機會。
半成至一成患者於40歲前發病
提提大家,雖然柏金遜病平均發病年齡是60歲,但仍有5%至10%患者於40歲前發病,所以切勿忽視柏金遜症的病徵。
相關新聞:
手震=柏金遜症?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護腦10招防退化
Pingback: 【譫妄症】老翁將妻子當外傭 進食如小孩 屬長者常見急症 | 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