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中年婦兩復發曾感絕望 新化療術延存活期
2014年時,年僅47歲的盧太太確診卵巢癌,經手術切除卵巢及子宮,再接受半年化療及電療。惟之後兩、三年間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腹膜,並先後兩次復發,令她感到極沮喪;慶幸當時嘗試接受新化療技術,治療後至今沒有復發,現時以「每日都是bonus」的心態享受人生,重拾生活樂趣。
盧太太憶述2014年,往按摩被按摩師按壓右下腹感不適,求安心往求醫,最終發現卵巢附近有一個大約9厘米的水泡,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為2B卵巢癌,其後進行傳統切除手術、6次化療及25次電療;直至2017年於定期檢查時發現癌症復發,並已轉移至腹膜,再次經歷手術、化療及電療;惟翌年(2018年)進行身體檢查發現癌指數再次回升,復發跡象令她感到絕望。
同年6月,醫生建議她接受新化療技術「腹腔溫熱灌注化療」(HIPEC),術後8天出院,及後進行化療及1年多的標靶藥治療,治療至今癌症沒有再復發。她稱,現時經常與丈夫結伴往游水、打高爾夫球,鍛鍊身體,重拾正常生活,「每日都係bonus,每日都過得好開心」。
每4名卵巢癌3人擴散至腹膜
卵巢癌是本港常見婦科癌之中排第二位,每4名卵巢癌病人中,便有3人診斷時已擴散至腹膜,即「擴散性腹膜癌」。除了卵巢癌外,胃癌、結直腸癌及䦨尾癌均有機會擴散至腹膜。一般腹膜癌治療方法有傳統腫瘤切除手術、全身性治療如化療、腹腔內常溫化療,惟腹膜癌影響範圍廣,手術無法切除所有已擴散癌細胞,且腫瘤有機會復發,而化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亦難以根治腫瘤,部分病人甚至只可以接受紓緩治療。
港怡醫院腹膜腫瘤治療中心副總監葉勁麟醫生表示,近年治療腹膜腫瘤已有新技術,包括HIPEC及「腹腔加壓霧化化療」(PIPAC)。其中HIPEC是配合腫瘤細胞減滅手術進行,外科醫生用手術徹底清除可見的腫瘤後,於病人仍處於麻醉狀態時,即時為病人將加熱的化療藥,透過導管直接注入腹腔;藥物溶液在攝氏42度的高溫狀態下,更容易直接腹膜殺滅癌細胞,藥物在整個過程中會透過溫熱灌注器不斷加熱及循環灌注。整個手術需時6至10小時不等。
葉醫生續稱,由於化療藥物直接灌注腹膜腔,毋須透過血管滲透,故增加藥物濃度,且副作用相對較少。
存活期中位數延長12月
醫院從2018年初至今,共有32名、年齡介乎37至72歲的卵巢癌病人,曾接受HIPEC治療。腹膜腫瘤治療中心總監吳東耀醫生指出,以治療第三期卵巢癌為例,有研究發現,相對沒有採用HIPEC治療,利用腫瘤細胞減滅手術配合HIPEC療法,無復發存活期中位數可延長3個半月,總存活期中位數延長12個月。
他稱,根據中心統計資料顯示,逾65%病人在治療後病症消失,存活率達91%,顯示HIPEC對治療卵巢癌效果顯著。從數據顯示,32位病人中,有患者因本身病情惡化最終離世,另一位72歲病人於手術後3天死亡,吳醫院解釋,該病人較年長,長時間的手術危險性亦會較高,家屬了解情況後仍希望病人接受HIPEC治療,手術過程成功,惟病人之後過身,原因不明。
微創PIPAC療法紓緩症狀
除了HIPEC外,部分腹膜癌嚴重病人可能於首次手術時,未能完全清除腫瘤,故可考慮PIPAC療法。葉勁麟醫生表示,PIPAC療法以微創形式進行,外科醫生會把一支微型泵插入病人腹部,將化療藥物用儀器加壓成為霧氣並注入腹腔內;另會透過腹腔鏡監控治療過程,整個過程只需約一小時,病人可即日出院,每六星期一次,可重複進行;一般輔以全身性化療作治療。這療法直接將藥物注射到腹腔內,可提升藥物滲透性,藥物分布平均,有助消滅腫瘤,提高治療成效。研究顯示PIPAC可舒緩腹膜癌症狀,如減少疼痛、腹水以及舒緩腸阻塞症狀,減輕化療副作用,有助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
病況因人而異 籲與醫生商討
不過,部分病人不適合接受PIPAC,如預計壽命少於3個月、需只靠全胃腸道外營養法以吸收營養、出現失代償性腹水、以往曾對化療產生過敏反應等。葉醫生提醒,每位病人的實際狀況各有不同,HIPEC及PIPAC的療效及適用情況亦因人而異,建議有需要病人與醫生商討,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Pingback: 【梅艷芳逝世18周年】患子宮頸癌40歲亡 子宮體癌同列十大女性癌症 成因卻不同 | 活好的
Pingback: 【婦科癌系列】卵巢癌先兆易被忽略 你有否無故胃痛、消化不良? | 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