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穀雨】春末雨量增 首重祛濕養脾胃
穀雨是一年中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春夏交際,天氣以晴暖為主,不過氣溫仍會忽冷忽熱,特別是日夜溫差較大,因此要適當增減衣服,切忌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穀雨時節也是花粉高峰期,過敏體質人士應盡量避免接觸致敏原。
Read more穀雨是一年中第6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春夏交際,天氣以晴暖為主,不過氣溫仍會忽冷忽熱,特別是日夜溫差較大,因此要適當增減衣服,切忌大汗後吹風,以防感冒。穀雨時節也是花粉高峰期,過敏體質人士應盡量避免接觸致敏原。
Read more清明既是一個節氣,亦是華人社會一個重要節日。在這個祭祀和掃墓時節,氣溫逐漸回升、雨水增多,加上氣溫變化大,是流感、感冒和出現過敏反應的高峰期。
Read more「春分」代表春天過了一半,也代表地球晝夜均等的日子。春分過後,北半球逐漸晝長夜短、南半球則漸漸晝短夜長,直至「秋分」才倒轉過來。在香港,春分時節天氣慢慢回暖,雨水漸增,儘管雨量未算太多,空氣卻相當潮濕。
Read more踏入農曆二月,迎接24節氣中第3個節氣「驚蟄」。驚蟄象徵春雷初響,萬物萌發。各種昆蟲、動物之前躲藏在泥土或石洞過冬,到了這個時候,牠們受春雷驚動慢慢甦醒,迎接春天。萬物甦醒,不論益蟲、害蟲,小人也不例外,因此民間風俗會在驚蟄「打小人」。
Read more立春是廿四節氣之首,即新一年的開始,為春天揭開序幕。立春節氣期間氣候的最大的特點就是乍暖還寒。日夜溫差較大,白天陽光和煦,早晚卻寒風刺骨。
Read more大寒是表現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也是廿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在這期間,人體的生理活動需要更多熱量來維持,也要一定能量的貯備,為來年的「春生夏長」作好準備。
Read more冬至後,踏入農曆十一月的節氣有「小寒」及「大寒」,雖從字面看,「大寒」較「小寒」凍,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往往大寒更凍。故此,「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寒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帶,容易令人活動不暢,氣升不通。患心臟病和高血壓人士,需特別小心,因寒冷容易令血管收縮,直接令血壓上升,或會增加血管負荷,提高「中風」機會。
Read more冬至是僅次於過年的重要節日,一家團聚的好時節,甚至有「冬大過年」的說法;也屬於三九嚴寒時節,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中醫認為,冬至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Read more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也是指北部地區受冷空氣影響,開始降雪的現象,相對於不會下雪的南方地區,這節氣代表氣候趨於寒冷,溫度逐漸下降。
Read more冬者,終也。立冬之時,萬物終成,故名。是冬季的開始。立冬時節,降雨量顯著減少,北方氣溫下降,香港平均的溫度仍在23度左右。但要注意受北方冷空氣影響,間中出現一至兩天突然降溫或大風的情況。
Read more白露是秋天的節氣,夜間氣溫下降較快而令到水氣開始凝結成露水,露水晶瑩剔透,因呈白色而得名「白露」。來到此時節,夏季的熱空氣漸被秋季的冷空氣取代,日照時間較短,氣溫下降較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