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皮膚癌離世 易與濕疹混淆拖延治療
科幻小說巨人倪匡因皮膚癌離世,震驚華人世界。倪匡生前透露,前後看過7個醫生,有3人說是癌症,4人說是濕疹,患濕疹位置生了一個瘤。他當時已說將皮膚癌當濕疹醫,搽藥膏後感覺好一點,稱自己年紀大,不打算做電療及化療。濕疹與皮膚癌確有些症狀是很相似,如何分辨令不幸患皮膚癌者及早治療?
將濕疹與皮膚癌混淆的情況不時發生,台灣傳媒曾報導,台灣曾有1名40多歲男子,陰囊痕癢多時,剛開始時以為是黴菌感染生癬,也不好意思求醫,自行抹藥膏短暫止痕後又復發,拖了3年才求醫,發現患上皮膚癌。
另一名68歲男子,頭頂上出現數十個令他痕癢的紅色皮疹,起初以為是濕疹,不以為意,自行買藥塗抹後未有好轉,直到皮疹逐漸擴大並呈現粗糙鱗屑及不規則的灰色斑塊時才求醫,經切片檢查確診為日光性角化症。日光性角化症是常見的皮膚癌前病變,患者多數是中老年人,男性較女性多,主要因長期曝曬導致。
早期症狀與皮膚病相似
綜合多名台灣皮膚科醫生指出,大部份皮膚癌早期症狀都是皮膚出現紅斑或黑斑等色素改變、微血管增生或有突起腫瘤,症狀與濕疹等皮膚病相似。很多病人都是自行到藥房買藥膏塗抹,但經過一段時間病情沒好轉,直至中、後期可能出現傷口潰瘍,難以治療,才求醫檢查證實是皮膚癌。
皮膚癌主要分3種,分別是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細胞癌,患者皮膚表面及症狀不同。
1, 基底細胞癌通常是腫瘤位置的表皮周圍光亮突出,有微血管擴張的小腫塊,中間偶爾有潰瘍傷口。
2, 鱗狀細胞癌患者多數會有突出的屑狀角化腫瘤或潰瘍,容易在受陽光長期照射的位置出現,如耳朵、臉部、唇和嘴部。
3, 黑色素細胞癌的惡性度最高,容易轉移,死亡率也很高。症狀常見於手指腳趾、手掌腳掌、趾甲等,也可以出現在身體任何一處,如臉部及黏膜。患者可能會有墨黑色或色澤不均的斑塊,也可能有突起的腫塊。
一般人難以分辨是患濕疹等皮膚病還是皮膚癌,其中一個可觀察的現象,是如果患濕疹、皮癬或紅斑,塗了藥膏止痕後,患處面積有否消失或減少。若患處仍然擴大或不適的症狀惡化,必須盡快求醫,有需要時要做病理切片化驗檢查。
綜合資料來源:中央社、台灣國泰綜合醫院
相關內容:
面上「小瑕疵」不容忽視
【皮膚】濕熱天氣易招壞菌引發濕疹敏感 如何恰當補充益菌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