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一撻撻 病因估估吓 踏入春天「風赧」大發
踏入初春天氣轉變,是俗稱「風赧」的蕁麻疹發作高峰期。原來大部分蕁麻疹病人都較難找出自己的發病起因,很多都「估估吓」,而每一次痕癢發作,都會忍唔住去抓癢,令皮膚患處造成「一撻撻」好辛苦。個別比較的嚴重個案更可以出現血管性水腫,如果出現於喉嚨等部位,分分鐘演變成氣管收窄、呼吸困難,對健康構成危險。
蕁麻疹的發作誘因普遍包括以下:
-食物敏感如貝類海產、堅果、雞蛋、奶或奶製品;
-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抗生素;
-花粉、灰塵、霉菌;
-運動、出汗或曾被蚊叮蟲咬;
-睡眠不足;
-壓力沉重如應付考試;
-沖熱水涼;
-其他疾病引起如甲狀腺問題;
-部分藥物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阿士匹靈;
-物理性因素如曾搔抓過、皮膚受壓。
受上述因素影響,身體的肥大細胞會受刺激,釋放大家經常聽到的「組織胺」物質,造成皮膚變得腫脹,出現一撻撻腫塊及非常痕癢等。有皮膚科醫生便表示,病人面對突如其來的痕癢侵襲,可採用冷敷止痕,例如到雪櫃隨手取起1罐飲品冷敷患處。盡量減少抓癢,因為可造成物理性因素誘發的蕁麻疹、即因搔抓或皮膚受壓所造成的發作。
臨床上要改善病人的蕁麻疹病情,一般會建議病人先避開相關的誘因,例如個別食物,或適當減壓等。同時會處方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可很快紓緩症狀。個別病情較嚴重人士,可能要接受口服類固醇藥物的治療。另外,保持充足休息、健康有規律的生活飲食習慣,均對預防復發有幫助。
Pingback: 轉季又是痕癢時 認清致敏真兇避開濕疹 | 活好的
Pingback: 節氣|春分─養生飲食須平衡 動一動陽氣滋生 | 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