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邊耳塞持續兩周 年輕男求診揭發鼻咽癌
本港每年有鼻咽癌新症約900宗,男性的發病率較女性高三倍。此病若發現得早,治愈率相當高,惟鼻咽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或有些症狀容易令人混淆,故令不少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晚期,影響治療效果。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提醒,若出現耳塞或淋巴核腫脹持續兩周,便應該求診以排除嚴重疾病。
鼻咽癌多發於廣東華南一帶,故又稱「廣東瘤」,是香港常見的癌症之一。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的煒表示,由於鼻咽位置隱蔽,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隨著腫瘤增大並擴散到周圍組織時,便會出現症狀,如:
・鼻塞、流鼻涕、鼻水輕微帶血;
・單邊鼻孔分泌物較多;
・聽力減退、耳鳴、耳塞;
・頸側淋巴核脹大等。
對症狀存誤解拖延求診
由於上述症狀並不明顯,與一般傷風感冒或鼻敏感相似,患者未必會求醫,或只當普通疾病處理。何醫生表示,患者往往會因此拖延尋找專科檢查的時間,令大部分鼻咽癌患者於確診時,已屬第三、四期晚期。他又稱,很多人對鼻咽癌存在誤解,以為一定會伴隨嚴重流鼻血或疼痛,但其實絕大部分患者不會流鼻血,只會有輕微鼻涕帶血、單邊鼻塞等。
另外,部分患者不會出現鼻腔問題,反而在耳朵或頸部淋巴核有症狀,因鼻咽與耳朵有連繫,當鼻咽腫脹塞著耳朵,便會影響聽力;若鼻咽癌擴散至淋巴,便會出現淋巴核情況,但「不少患者即使出現頸側淋巴核脹大,就誤當熱氣『痰火核』,耳仔塞咗點會諗到同鼻咽癌有關。」
患者歲數趨年輕化
曾有一名30多歲男子,當初求診只是因為耳朵塞了兩周,向家庭醫生求診指為中耳炎,用藥後卻未有好轉,再尋求專科檢查,始發現患病,何醫生說,「開頭睇係有中耳積水情況,由於病徵與鼻咽癌相似,故建議他接受內窺鏡檢查,最終發現有腫瘤頂住耳咽管位置,便抽取活組織化驗;確診為鼻咽癌後,即轉介至公立醫院繼續治療。」他說,以往鼻咽癌多發於40至60歲人士,但近年患者愈來愈年輕,臨床經驗亦曾接觸過12歲的患者,雖是極端個案,但反映遺傳性機會大。
目前診斷鼻咽癌的方法是鼻咽喉內窺鏡檢查,只需局部麻醉,檢查準確度有八至九成。醫生可直接觀察到鼻咽,能即時發現腫瘤,或有懷疑時可抽取活組織化驗。至於抽血驗的「鼻咽癌指數」則只能作參考,最終也要做內窺鏡抽取活組織化驗確診。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電療配合化療,平均治癒率有70%。何醫生續稱,鼻咽癌發病高峰年齡為40至60歲,屬於搵錢黃金期,故患者多是家庭支柱。整個治療過程維持半年,除健康受威脅外,對患者及家庭都可能會有壓力。因此建議公眾,若有上述症狀超過兩周,便應盡快找專科醫生,能及早發現及處理問題,提高治癒率。
Pingback: 聽不清皆因耳仔塞?愈撩真的會愈清楚? | Crazy醫聊室EP02 | 活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