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日食鹹菜鹹魚增患癌風險 「世界癌症日」籲關注健康生活

每年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旨在喚起公眾對癌症的關注。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個人飲食或生活方式,仍是重要的癌症風險因素,例如每日進食加工肉類、鹹菜或鹹魚,患癌風險有機會增加9%至35%,故盡早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保重身體。

Read more

【乳癌關注月系列】拆解五大乳癌康復者常見疑問

乳癌患者身體康復後,不代表走出陰霾。不少女性都憂慮切除乳房後,失去女性重要的象徵,「我仍能吸引異性嗎?」 「丈夫或伴侶會否離我而去?」「我可以懷孕嗎?」 甚至日常生活如買胸圍都有困難。這些問題應如何面對 ?

Read more

【乳癌】轉移了怎麼辧?新標靶藥合併賀爾蒙治療提升存活率

目前治療荷爾蒙受體陽性的乳癌的方法包括抗賀爾蒙藥物、化療、手術及放射治療等。除了傳統治療方法,近年有一種新型標靶藥物—CDK4/6抑制劑,如配合抗賀爾蒙藥物使用,能夠顯著提升性乳癌患者的整體存活率,以及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

Read more

癌症骨轉移疼痛難忍 認識改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素的止痛藥

一般而言,我們會根據癌症的病況分成四期,其中第四期的癌症會出「轉移」的現象,即癌細胞會從原來的位置擴散至其他身體組織,而第四期的肺癌、乳癌及前列腺癌則最常出現骨的癌細胞轉移。假如癌細胞轉移至骨骼,病友會出現骨痛、骨折、脊髓受壓損傷等問題,令病友出現很大的身心壓力,生活質素亦隨之下降。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減少骨痛和控制其他病徵,改善病友的活動能力和生活質素,當中包括止痛藥物和破骨細胞抑制劑。

Read more

【梅艷芳逝世18周年】患子宮頸癌40歲亡 子宮體癌同列十大女性癌症 成因卻不同

傳記電影《梅艷芳》上映,再次勾起大眾對已故樂壇天后的思念,緬懷她的巨星風采。當年梅艷芳勇敢公開患上子宮頸癌,令大眾關心女性癌症,至今子宮頸癌一直是女性常見癌症之一,但發病數字比子宮頸癌更高的子宮體癌,同樣不容忽視。兩者雖然同屬子宮的癌症,病癥亦有相似之處,但成因、檢查和治療方案各有不同。

Read more

【卵巢癌】中年婦兩復發曾感絕望 新化療術延存活期

年僅47歲的盧太太確診卵巢癌,經手術切除卵巢及子宮,再接受半年化療及電療。惟之後兩、三年間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腹膜,並先後兩次復發,令她感到極沮喪;慶幸當時嘗試接受新化療技術,治療後至今沒有復發,現時以「每日都是bonus」的心態享受人生,重拾生活樂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