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腸癌個案升】中大:港發病率領先全球
小腸癌是一種罕見的癌症,早期患者平均五年存活率有八成,但晚期則跌至只有四成。中文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全球近十年的小腸癌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香港的發病人數於十年間增加一倍,更領先全球。
小腸癌較難察覺
小腸癌的常見症狀包括腹痛、厭食、消化道出血、體重減輕、穿孔、小腸梗阻和梗阻性黃疸。由於小腸癌較難察覺,往往在轉移後才被診斷,導致治療效果相對較差。醫管局數據顯示,本港的小腸癌新症由2011年的88宗增至2020年的164宗,十年間增加近一倍。
中大團隊與環太平洋大學協會(APRU)合作,首次估算小腸癌的全球分布,並分析高危因素和流行病學趨勢。團隊發現,小腸癌發病率與各地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人類發展指數、不良生活習慣、代謝疾病以及炎症性腸病患病率有關連,高收入國家或地區的發病率普遍較高。
發達地區發病率最高
團隊計算及分析癌症發病率和各風險因素的流行率。結果發現,小腸癌於各地造成的疾病負擔存在差異,其中發達地區如北美、大洋洲 及北歐 的發病率最高。研究詳情早前已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發表
年老患者升幅最明顯
研究數據顯示全球近十年的小腸癌發病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當中以年老患者的升幅最明顯,其中50歲及以上長者發病率的「平均年度百分比變化」,以波蘭的升幅為最大,其次是印度及泰國。
倡實施針對性預防策略
研究的第一作者、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研究助理教授黃俊杰博士建議,針對高危人口採取危險因素控制及早期癌症檢測措施,以控制上升趨勢。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黃至生教授補充:「因遺傳因素而導致的小腸癌約只有20%。全球小腸癌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可能歸因於環境風險因素的增加,和隨醫學進步更多人被診斷出來。醫學界值得進一步探索導致這些流行病學變化的原因,爲小腸癌的防治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