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長者身心調適 飲食 作息 心情 多管齊下
隨著第五波疫情逐漸緩和,社會活動開始「復常」。目前我們已經有相當多的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不會完全消失,意味著感染疾病和病毒的傳播將會始終存在,新冠病毒感染將會成為風土病。我們需要適應這些變化。
對長者而言,其實在感染新冠病毒後能否順利康復,會否演變為重症,會否因此威脅生命,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長者本身的身體健康狀況。如果長者平日健康狀況還算可以,生活能夠自理,無患重大疾病,在患病後能及時接受診治,身體就會有較大把握戰勝疾病並順利康復,無需過份焦慮擔心。反之若長者百病纏身,器官功能欠佳,加上延誤治療,在患外感後便容易衍生變證,不僅治療困難,復康過程也不易。經歷第五波疫情之後,我們要汲取經驗,要減低患外感後對身體的衝擊,就要注意在平日應好好維持身體健康,做好養生調護。
要維持身體健康,做好養生調護,不一定要靠服用藥物或保健產品。長者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質狀況,再通過調整日常的起居、飲食、作息習慣,避免身體陷入持續的失調。對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而言,妥善的養生有助保持身體狀況穩定,避免病情惡化,減緩身體衰退。
在具體實踐方面,在飲食上應注意維持清淡、均衡,減少食肉,多吃蔬果及五穀類食物,減少放調味料,勿暴飲暴食。盡量避免經常進食辛熱刺激、油膩、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免令身體上火及積聚痰濕,擾亂脾胃的正常運化功能。而且在中醫養生的角度也要留意「不時不食」,例如在盛夏炎熱的時候,不宜吃火鍋、燒烤,或服用溫燥的藥材進補。至於在陰寒的冬天則不宜食用寒涼生冷食物、喝凍飲、喝涼茶等,以防傷身。
作息宜保持身心活躍
在作息方面,宜盡量保持身心活躍。中醫認為「人以陽氣為本」,這個陽氣可解讀為維持生命的意志和力量,而不是「溫暖」的意思。如經常久坐久臥、沒精打采、百無聊賴,將會令身體變得虛弱,精神愈來愈疲憊。所以每日宜維持規律的作息,養成白晝多活動、多做運動、維持人際社交互動、培養興趣、終生學習,晚間減少劇烈活動,注意鬆弛,預備睡覺。晝夜不分的起居模式對長者而言很難適應,會導致他們出現在日間睏倦欲睡,但到晚上卻無法入眠的窘境。過份單調的生活形態缺乏刺激,易令長者常提不起勁,對身心健康也不好。鼓勵長者宜多開放自己,接觸新事物,活到老學到老。
很多長者都要面對年老體衰及罹患慢性疾病的問題,隨著年齡增加身體機能和精神心理狀態都會出現變化,未必都是會對身體帶來害處的,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實際情況分析解讀。對長期病患者而言,不僅要控制病徵、穩定指數,更要改善體質。像糖尿病患者即使血糖值靠長期服藥一直保持正常,只能說是把糖尿病控制住,不能說是治好了,到後期還是會出現「糖尿上眼」、腎衰竭等併發症的。原因是維持指數穩定並不足夠,關鍵是要調整體質,要爭取把失調的狀態糾正,以防止身體持續受到傷害。
一個人的整體健康,除了包括身體健康外,也包括精神心理健康。臨床所見第五波疫情影響了不少長者的精神情緒:疫情限制了不少長者的日常生活,他們既擔心受到染疫,也擔心接種疫苗帶來的副作用,及要面對物資不足、孤獨、親友染病、難以出門、不諳檢測等困擾,常感到憂鬱和焦慮。加上現時有太多關於疫情的誇張、失實資訊,專家說法不一,都會令長者無所適從。建議長者們多向身邊人傾訴,多與其他人分享感受,如有需要或疑問,應主動尋求專業協助,或徵詢家庭醫生/家庭中醫師的意見,不要胡亂相信轉發的資訊,免得自尋煩惱。
(撰文:註冊中醫師邱宇鋒)
相關內容:
【兒童感染新冠後的康復調理】清熱養陰湯水推介:生地淡竹葉百合瘦肉湯
你所不知道的安宮牛黃丸:新冠肺炎患者適用嗎?中風後是否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