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針灸治療咳嗽 外感、內傷對應穴位大不同

中醫的治療方式大致有藥物、針灸、推拿按摩三大類,藥物治療是指運用中藥內服或外用,針灸治療是指運用針具、溫灸等方式刺激相關的經絡與腧穴,推拿按摩是指運用純手法或透過醫療器械的輔助刺激筋骨關節、經絡穴位,來達到調整身體機能的目的。在理論上,無論任何疾病都可以通過藥物,或針灸,或推拿按摩治療,關鍵是要正確把握診斷和辨證,以及視乎醫者對某種療法的學識及經驗。

以臨床常見的咳嗽病為例,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認為咳嗽是個內科的疾病,應該採用藥物治療。但臨床上原來也有運用針灸、推拿按摩來治療咳嗽的。中醫理論認為咳嗽有「外感」、「內傷」之分,前者為感受外邪,如受外界風寒濕邪侵襲,或用現代的理解由於受到細菌、病毒等致病原的感染。後者主要是指身體內部機能的失調,例如肝火犯肺、脾虛痰濕蘊肺等,或用現代理解由於胃酸倒流刺激神經及呼吸道、氣管慢性疾患而引起的咳嗽。治療外感咳嗽,重點是解表宣肺,以驅逐外邪;治療內傷咳嗽,重點是依據病機調整臟腑機能。

運用針灸治療外感咳嗽,常用有解表、宣肺、疏風功能的穴位。通過刺激相關的穴位,有助鼓舞身體機能,疏散外邪。風寒證的咳嗽可用外關、列缺、大椎、尺澤,風熱證可用尺澤、合谷、曲池、大椎。從穴位性質上看,大椎穴位於督脈,有通陽、解表的作用,為疏散外感的常用穴。尺澤穴為手太陰肺經「五輸穴」中的「合穴」,五行屬水,有瀉肺化痰的作用。列缺是手太陰肺經絡穴,能宣通肺氣。合谷、曲池為解表發汗、清熱的穴位,有助疏散風熱。在針灸手法上,治療像外感咳嗽的「實證」多用「瀉法」,通過強刺激的運針手法,達到發散外邪、解表的效用。

選穴需視乎病機和辨證

至於運用針灸治療內傷咳嗽,在選穴方面需視乎病機和辨證。因脾虛水濕泛濫而引起的痰濕咳嗽,宜用有健脾、益氣、化痰濕效能的穴位,如脾俞、肺俞、豐隆、足三里。治療因肝火過盛,以致肝火灼肺的咳嗽,常用穴位有肝俞、肺俞、太沖穴。內傷咳嗽從病機上往往是虛實夾雜的證候,其病之本通常是臟腑虛弱,其病之標多數與痰濕、氣逆等有關,在治療上要補虛、瀉實兼顧。脾俞、肺俞、肝俞等位於背部的「俞穴」多數是具有補益功效的穴位,可配合有清肝瀉火功能的太沖穴,或有除痰、理氣作用的豐隆穴、足三里穴,祛邪與扶正並重。

在實際上,一個患上咳嗽的病人到底應該選擇運用藥物、針灸,或推拿按摩治療,很視乎看診醫師的判斷和把握。我知道有些醫師是擅長用藥物治病的,也有些醫師是擅長用針灸治病的,也有些醫師是擅長以推拿手法來治病的,事實上沒有絕對的標準。總之如能夠正確掌握病機,辨證施治,治療方式只是手段,不論是運用藥物、針灸,或推拿按摩,也同樣有效。

(撰文:註冊中醫師邱宇鋒)

相關新聞:
盜汗|半夜醒來一身汗?別以為是天氣熱 中醫拆解成因
【咳嗽】寒咳熱咳要分清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