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空氣污染高 中風心臟病風險增逾四成

空氣污染對健康有壞影響,除直接危害呼吸系統之外,更有機會增加中風及急性心臟病的機會。中大醫學院研究證實,生活在微細懸浮粒子(PM2.5)高濃度地區的人士,其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增加8%。IMT被視為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指標,該數字反映中風和急性心臟病的風險分別增加逾四成。

動脈粥樣硬化為現今社會最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一般傳統高危因素是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吸煙和缺乏運動等,但原來已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PM2.5空氣污染有關。

兩指標預測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

中大醫學院分析了於1996至2007年收集的研究數據,當中涉及1,656名成年人,透過超聲波量度他們的「手臂動脈血流介導擴張(FMD)」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IMT及FMD均可作為早期血管硬化指標,用作預測心臟病和中風的發作機會。

研究團隊亦透過衛星模型估算參加者所接觸的PM2.5濃度,將他們按地區污染程度分組。團隊發現,曝露於濃度最高組別的參加者,與最低的一組比較,頸動脈IMT厚度多8%,而FMD的表現亦較差。

最高濃度 PM2.5 組別 (每立方米 83.8 微克) 最低濃度 PM2.5 組別 (每立方米 42.9 微克)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0.68 毫米0.63 毫米
手臂動脈血流介導擴張(FMD*)7.84%8.5%
*FMD 7-10%為正常範圍, 數字愈高反映血管愈健康。

中風及心臟病發率分別增41%及43%

研究團隊再參考荷蘭一項追蹤2至7年的研究報告,8%的IMT差異會令中風率增加41%,急性心臟病發生比率增加43%,相當於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成年患者之間的IMT差異,反映PM2.5空氣污染長遠對健康有重大影響。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郭志銳教授表示,PM2.5空氣污染可引發輕微的肺部炎症,繼而導致全身性血管炎症及誘發動脈粥樣硬化,透過介入預防方案可減低心臟病和中風的發病率發和死亡率。

將開展研究 分析介入預防方案功效

為應對空氣污染和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挑戰,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將開展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干預研究,參加者(尤其是曝露於高空氣污染環保的職業,如巴士或的士司機、廚師或建築地盤工人等)將被隨機分配服用肺部抗炎藥或安慰劑,為期半年,其後比較IMT及FMD的變化,以了解及早透過藥物預防高危人士因空氣污染引致血管硬化的功效。

負責有關研究的心臟科專科醫生、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客座教授胡錦生醫生補充: 「研究將進一步印證空氣污染與血管病變的關係,並為日後介入預防血管病變,提供有力依據,希望透過各界努力改善空氣污染問題,以減低血管硬化對患者造成的影響和醫療負擔。」 

研究與重慶醫科大學合作,有興趣參加者可登入以下網址填表及登記: https://bit.ly/3a9rbDz

相關文章:
都市人壞習慣迫出三高 慎防中風
「五色蔬果聯盟」 幫緊你幫緊你…健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